为落实上级部署并抓好我校年度招生工作,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 “百校争流· 招生护航”短视频征集和宣传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会同学生工作处拟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开展第二届新媒体内容创作大赛,鼓励引导学生创作优质宣传作品,提升学生新媒体实践能力,进一步扩大学校影响力。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创想无边界,青春绽光芒
二、活动时间
2025 年 5 月 21日 - 2025 年7月 30 日
三、活动内容
本次大赛面向全校在读学生,鼓励大家围绕以下主题,运用短视频、图片、微电影等形式进行创作,并在活动期间向大赛指定邮箱投稿。投稿即视为主创人授权学校拥有该作品的使用权和后期技术处理权,学校有权将其用于相关媒体播放、宣传等用途。
(1)科普专业:以趣味化的方式介绍所学专业,涵盖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关键知识点等内容,帮助更多人了解专业特色。
(2)学以致用:记录实习实训过程中的精彩片段,以及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展现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
(3)活动采风:聚焦学校举办的大型活动、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捕捉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展现校园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4)税苑岁月:分享大学生活中的点滴故事、趣味生活片段,如宿舍趣事、同学间的深厚友谊等,传递青春的美好与温暖。
(5)聚焦典型:挖掘身边同学的就业创业典型事迹,讲述那些展现出能吃苦、乐奉献、善作为精神的青春故事,为同学们树立榜样。
(6)核心旋律:记录学校师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实践活动,传播正能量。
(7)自由创作:允许参赛者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突破既定主题限制,展现个性化创意。
投稿作品经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和学生工作处共同审核通过后,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录用,并发布在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投稿被录用的主创人将获得 20 元 - 50 元不等的稿费(评审结束后,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将统一联系主创人填写相关表格进行发放)。
四、投稿人数量要求
为确保大赛的公平性和规范性,现对作品投稿人数量作出如下规定:
(1)个人参赛:鼓励学生个人独立创作参赛,以充分展现个人才华和创意。个人投稿作品的主创人仅限 1 人,该主创人需独立完成作品从构思、创作到制作的主要环节。
(2)团队参赛:若作品为团队创作,团队成员最多不超过 3人。团队需明确一名负责人作为主创人代表进行投稿相关事宜,在作品投稿信息中应清晰列出所有团队成员的姓名、所在系部及专业。团队成员需共同参与作品创作过程,在作品的策划、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关键环节发挥实质性作用。
五、活动要求
(1)思想导向:作品必须积极向上,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富有创意,充满人文关怀与情感温度,能够展现当代大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发观众共鸣。
(2)视频要求:参赛视频作品格式为 MP4,分辨率建议设置为 1920×1080,确保画面清晰、声音清楚。标题及字幕统一使用简体中文,拍摄画面的横竖比例、拍摄器材、视频特效等不做限制。短视频时长原则上不超过 1 分钟,微电影时长需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
(3)图片要求:参赛图片投稿格式为 JPG,分辨率不低于 2K。允许使用美图软件进行适当美化调节,但要求图像清晰、无水印,并附上简洁的文字说明。
(4)原创要求: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严禁抄袭。参赛作品需,内容积极向上、新颖独特,传递正能量。
六、稿件提交方式
参赛作品命名格式为 “系部-专业-内容分类-稿件标题-主创人”。请将稿件文档、图片等电子版文件打包成一个压缩文件包,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1348701560@qq.com请勿重复投稿。
七、奖项设置及评审时间
本次大赛以学校抖音账号的播放数据为主要评审标准,由评审小组核实数据后,依据打分标准进行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具体奖项设置如下:
(1)个人参赛
个人组一等奖1名奖金 300 元,颁发获奖证书;
个人组二等奖2名奖金 200 元,颁发获奖证书;
个人组三等奖3名奖金 100 元,颁发获奖证书。
(2)团队参赛
团队组一等奖1名奖金600元,颁发获奖证书;
团队组二等奖2名奖金400元,颁发获奖证书;
团队组三等奖3名奖金300元,颁发获奖证书。
评审时间为 2025 年 9 月 1 日 - 2025 年 9 月 30 日。
八、作品评选标准
(1)主题契合度(30 分):作品紧扣大赛设定的六大主题之一或“自由创作”类别(主题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能够准确、清晰地传达主题核心思想。若主题模糊、偏离或与主题关联度低,将酌情扣分。完全脱离主题的作品不予参评。
(2)内容质量(30 分):内容丰富充实,逻辑清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例如,科普专业类作品,专业知识讲解准确、易懂;学以致用类作品,案例真实且能突出专业技能的应用价值;活动采风和税苑岁月类作品,能生动展现校园生活的特色与魅力;聚焦典型类作品,人物事迹具有感染力和榜样力量;核心旋律类作品,能深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内容空洞、缺乏实质内容或存在错误信息的作品将相应减分。
(3)创意表现(20 分):在表现形式、拍摄手法、剪辑技巧、叙事方式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如采用新颖的拍摄视角、独特的剪辑节奏、别出心裁的叙事结构等,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创意平庸、表现手法陈旧的作品得分较低。
(4)制作水平(15 分):视频作品画面清晰、稳定,无明显抖动、模糊;声音清晰,无杂音、音量适中;字幕准确、规范,与画面匹配度高。图片作品图像清晰、色彩还原度好,后期处理得当。若制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技术问题,如画面严重失真、声音嘈杂无法听清、字幕错误较多等,将扣除相应分数。
(5)传播效果(5 分):根据作品在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上的播放量、转发量、收藏量及点赞数等数据进行评估。数据越高,表明作品受到的关注和喜爱程度越高,传播效果越好,得分相应越高。
九、评选方式
(1)初审阶段:由招生与就业指导处与学生工作处进行原创性审核,初审通过作品进入终审。
(2)终审阶段:专业评审(80%),评审小组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网络投票(20%),通过校公众号进行投票,禁止刷票,违规者取消资格。
十、活动解释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和学生工作处所有。